首先,注重多学科横向交叉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等关键能力。2011年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把"双基"扩展为"四基",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的"基本思想"被认为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其主要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复杂性程度的增强,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思维能力。而以往所强调的记忆能力和3R能力则成为以复杂交流和复杂思考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的基础能力,起着支撑核心能力的重要作用。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既要使全体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共同的核心知识,又要观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学科横向交叉培养,那种认为某种能力只能由某个学科培养的观念已经落伍了。以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例,以往,语文或文科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唯一学科或主要学科,将表达能力的培养单独归为语文学科的任务,现在的能力培养强调多学科交叉培养,数学和体育也应该如语文一样负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责任,只有多学科横向交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才能发展得更加完美。这些观念是随着人们对各种能力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而改变的。表达能力并不限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还包括身体表达和逻辑表达。身体表达在历史上特别是在古希腊备受重视,古希腊人崇尚形体之美,他们通过从事艺术塑造自己的身体,寻求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同时,他们也力图使身体得到训练,以便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心灵的诉求。[10] PISA2012在数学测评框架中,把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概括为三种能力,其中一种能力就是表达(formulate)能力,也就是表达数学情境的能力。PISA2012数学测评中的"表达"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和发现运用数学的机会,然后为在某种背景下的问题赋予数学结构的能力,并要求,"在'表达'过程中,个体要决定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能用基本数学概念来分析、确定、解决数学问题,要把现实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为现实问题赋予数学的结构、表征和特性,并且要推断和弄清限定条件和假设"[11]。很明显,这是要求学生能够逻辑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特定情境。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某种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学生能力培养的必需。因此,着眼于学生和社会未来发展需要,梳理出关键能力类型,有意识地将这些能力类型贯穿到各学科课程中,围绕这些能力设立相应课程内容体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时代诉求。 其次,课程设置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细化标准。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的"三维"课程目标,对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尚未形成按照学生发展规律制定出来的能力标准体系,没有区分不同能力的重要程度。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把学生在不同学段各学科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给予清晰描述,按照学年、学段以及学生发展规律,开发设定一个逐级循环上升的结构化的能力标准体系,瞄准未来大学、职业、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建立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能力的层级图谱,将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o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5. [2]奥古斯丁.记忆与表象[A].吴元训.中世纪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2. [3]张家勇.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48. [4][5]罗伯特o金o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7、54-57. [6]华中师范大学,等.外国教育史料[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97-398. [7]吕达.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55. [8][9]FrankLevyandRichardJ.Murnane.TheNewDivisionofLabor:HowComputersAreCreatingtheNextJobMarket[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4.47-48、50. [10]霍华德o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46. [11]陆璟.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0. |